本网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通知,2025 年全国 1% 人口抽样调查将于 11 月 1 日零时进入标准时点,全国范围内将抽取约 500 万户、1400 万人参与调查。国家统计局 17 日同步发布政策解读,明确此次调查将精准捕捉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等新特征,为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政策背景:五年一度的国情 “体检” 升级
作为《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的法定调查,1% 人口抽样调查自 1987 年起每五年开展一次,此次已是第五轮。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强调,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区域增减分化等新态势,此次调查正是对新时代人口国情的精准 “画像”。
“这不仅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更直接关系民生福祉。” 该负责人举例,学龄人口变化如何影响学校布局、老年人口增长怎样完善养老设施等民生问题,都将通过调查数据找到答案。据悉,调查内容在保留姓名、年龄、职业等传统指标基础上,新增反映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专项内容。
调查核心:“百里挑一” 的样本与双重申报渠道
此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 “百里挑一” 的住户作为调查对象,涵盖我国境内所有抽中住户的全部人口,包括户籍在本户但未居住的人员。11 月 1 日至 30 日的登记阶段,住户可选择两种申报方式:由佩戴统一证件的调查员持电子设备入户登记,或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自主填报。
在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的前期试点中,调查员已开始错时入户演练。“我们要求对每户信息当场核实、拍照存档,同时严守保密规定。” 街道分管干部介绍,这种流程设计既保证数据准确,又能保护居民隐私。国家统计局明确,所有个人信息将全程加密传输,仅用于调查目的,泄露信息将追究法律责任。
实施保障:四级联动与全流程质量管控
为确保调查落地,国家已成立由统计局牵头的协调小组,建立 “全国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 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政府均需组建专项工作机构。调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保障,聘用人员报酬及商调人员待遇将全额落实。
数据质量管控成为重中之重。除要求调查对象如实申报外,还将引入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交叉核验,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对虚报、篡改数据等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阻碍调查工作的,由公安机关处置。
结果应用:2026 年发布公报 支撑政策精准落地
调查结果将分阶段向社会开放:2026 年 4 月前发布主要数据公报,当年底前出版详细年鉴,同时通过微观数据实验室向科研机构开放匿名数据。这些数据将直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 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到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从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到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均以调查结果为重要依据。
“每一户的配合都是在为国家发展建言。”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呼吁,被抽中住户积极参与调查,让数据真正成为民生改善的 “导航仪”。目前,全国已有 30 余万名调查员完成培训,各项准备工作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