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我国多地气象部门接连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暴雨”“大暴雨” 成为天气关键词的同时,“气温骤变” 也将紧随而至。从明天开始,一场覆盖范围较广的天气转折即将上演,不仅可能给出行、生活带来影响,也意味着公众需及时调整衣物与防护措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从气象数据来看,此次降水过程具有 “雨量大、影响范围广、短时强度强” 三大特点。预计明天起,华北、黄淮、江淮等多地将先后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可达 100-200 毫米,局部甚至突破 250 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伴随强降雨的,还有短时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可能出现 8-10 级雷暴大风、冰雹等,对户外设施、农作物以及出行安全构成威胁。气象专家解释,此次降水是冷暖空气交汇与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汽输送充沛,导致降雨强度显著高于近期平均水平。
更需要关注的是,降雨过后,气温将迎来 “大跳水”。以华北地区为例,今天最高气温还维持在 28-32℃,明天降雨开始后,气温将逐步下降,到后天最低气温可能跌至 18-20℃,单日温差可达 10℃以上;南方部分地区虽气温降幅略小,但也将从闷热的 30℃+ 区间,回落至 24-26℃,体感从 “暑热” 转为 “凉爽”,甚至部分地区早晚需添薄外套。这种 “先雨后天凉” 的天气变化,容易让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尤其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弱人群,需警惕感冒、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雨与气温骤变,公众需从 “防暴雨”“防降温” 两方面做好应对:在防雨防护上,出行前务必关注实时天气预报与路况信息,尽量避免在暴雨时段外出;若需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驾车时需注意避开积水路段,遇到深积水不要强行通过,同时警惕路面塌陷、行道树倒伏等风险;居家时需检查门窗密封性,清理阳台、窗台的杂物,防止高空坠物,同时提前检查排水管道,避免雨水倒灌;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可提前准备沙袋、抽水设备等,做好应急避险准备。
在应对气温变化上,需遵循 “循序渐进添衣” 原则,避免因气温骤降而一次性穿过多衣物。明天出门时,可携带薄外套、防晒衣等便携衣物,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夜间睡觉时注意关闭窗户,避免雨水飘入的同时,防止夜间低温着凉;饮食上可适当增加温热食物,如粥、汤等,帮助身体适应温度变化,同时多喝水,补充降雨天气可能导致的空气湿度变化带来的身体水分流失。
此外,相关部门也需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交通部门可加强对桥梁、隧道、低洼路段的巡查,设置警示标识,准备应急救援力量;农业部门需指导农户做好农田排水,防范内涝对农作物的损害;电力、通讯部门应提前排查线路,避免强降雨、大风导致的线路故障,保障居民生活与公共服务正常运行。
天气变化虽难以避免,但提前做好准备、科学应对,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其对生活的影响。请大家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与生活,共同平安度过此次天气转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