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跟踪网,欢迎您!
汽车频道

小米召回 116887 辆 SU7 电动汽车,智能驾驶安全再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5-09-19 17:20:04    来源:焦点跟踪
  

  本网讯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汽车行业引发轩然大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决定自即日起,召回 2024 年 2 月 6 日至 2025 年 8 月 30 日生产的部分 SU7 标准版电动汽车,涉及车辆总数高达 116887 辆。这一举措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引发消费者和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此次召回行动分为两个批次。召回编号 S2025M0149I 涉及 XMA7000MBEVR2 和 XMA7000MBEVR2 车型,共计 98462 辆,这些车型由小米自家工厂生产;召回编号 S2025M0150I 涉及 BJ7000MBEVR2 车型,共 18425 辆,该车型由北汽代工生产。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旗下的明星产品,自推出以来便备受瞩目。其定位为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凭借时尚的外观设计、出色的续航能力以及先进的智能配置,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流畅的曲线车身,4997mm 的车长、1963mm 的车宽和 3000mm 的轴距,使其在空间和造型上都极具优势。CLTC 工况下标配起步续航达 700 公里,满足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出行和长途驾驶需求。同时,小米 SU7 还搭载了小米超级电机 V6s 及碳化硅高压系统、智能底盘、智能耦合制动系统、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基于 Xiaomi HyperOS 的智能座舱系统,配合骁龙 8295 座舱芯片,为用户带来了卓越的驾驶体验。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小米 SU7 成绩斐然,截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其系列累计交付量已超过 25.8 万台。

  然而,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给小米汽车的发展势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根据公告,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在 L2 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未能及时干预,这种情况可能增加碰撞风险,进而存在安全隐患。尽管官方通报未提及因该问题导致的具体事故,但此次召回时间点与此前安徽某高速路段发生的一起疑似与智能驾驶相关的碰撞事件高度重合,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

  今年 3 月 29 日,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枞阳至祁门路段,一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属于 L2 级智能辅助驾驶)的小米 SU7 以 116km/h 的速度行驶。当时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车辆改至逆向车道行驶。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虽及时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也迅速接管进入人驾状态,试图减速并转向避险,但最终仍与隔离带水泥桩猛烈碰撞,造成车内 3 人不幸遇难。这起悲剧的发生,让人们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多担忧,也将小米 SU7 此次召回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软件问题召回车辆。早在 2024 年 11 月,就有多位小米 SU7 车主在社交平台爆料,车辆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出现严重故障,无视周围障碍物径直撞向墙壁、柱子等。小米方面回应称是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引起的软件授时同步异常,随后通过云端服务实施防范措施,并在智能泊车辅助中加入冗余保护策略。今年 1 月 24 日,小米汽车召回了 2024 年 2 月 6 日至 2024 年 11 月 26 日生产的部分 SU7 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 30931 台,原因正是软件策略问题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了碰撞风险。

  面对此次召回事件,小米汽车表示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用户只需将车机版本升级至 Xiaomi HyperOS 1.10.0,即可完成本次 OTA 召回升级。此次 OTA 软件升级旨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包括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使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更连贯。尽管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小米仍按照召回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显示出其对用户安全的重视。

  在召回信息发布后,小米汽车通过短信、手机 APP 等方式通知相关车主。用户也可致电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客户服务热线 400 - 182 - 6888,了解此次召回的详细信息。此外,车主还能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网站www.samrdprc.org.cn、www.recall.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RC),获取更多信息并反映缺陷线索。

  小米此次召回事件,不仅对其自身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度带来挑战,也引发了整个行业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深刻反思。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车企将辅助驾驶功能作为产品的重要卖点。然而,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风险,如何在提升智能驾驶体验的同时确保安全,成为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小米并非首家因辅助驾驶问题召回的车企,此前特斯拉、小鹏、理想等均曾因类似问题启动 OTA 修复。这表明,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车企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对技术的测试与验证,确保产品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稳定可靠运行。

  此次小米召回 116887 辆 SU7 电动汽车事件,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安全始终是汽车行业的生命线。车企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在安全技术研发和测试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让消费者能够放心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同时,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也应保持谨慎,牢记自己才是行车安全的最终责任人,不可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唯有如此,智能驾驶技术才能在安全的轨道上持续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