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 月 1 日是全市中小学开学报到的日子,在 XX 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注册现场,两个充满古韵与诗意的名字引发师生及家长围观讨论 —— 来自一(3)班的新生 “扶苏” 和一(1)班的 “知潼” 凭借独特的命名意境,成为当天校园里的 “小明星”。
报到台响起名字,全场瞬间安静
上午 9 时许,实验小学门口人头攒动,新生们在家长陪同下依次完成注册登记。当一年级(3)班班主任李老师念出 “扶苏” 时,正在喧闹的报到队伍突然安静下来,几位正在填表的家长不约而同抬头寻找名字的主人。只见一名穿蓝色校服的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走上前,清脆地应答:“到!”
“听到‘扶苏’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是《诗经》里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太有文化底蕴了!” 现场一位高年级语文老师王敏忍不住拿出手机查阅诗句,“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叠字或网红字取名,突然听到这样有历史感和文学性的名字,真的眼前一亮。”
紧随其后,一(1)班新生 “知潼” 的登记也引发关注。女孩家长介绍,“知” 取自 “知书达理”,“潼” 则源于 “潼潼水势” 的意象,希望孩子既有学识修养,又能拥有开阔包容的胸怀。负责登记的教导主任张岚在表格上写下名字时感叹:“这两个名字不仅好听好记,还饱含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许,比‘子轩’‘雨桐’这类重名率高的名字更有辨识度。”
家长:取名花了三个月,拒绝 “流水线名字”
“为了给孩子取名,我们全家翻了一个月《诗经》和《史记》。” 扶苏的妈妈刘女士笑着说,夫妻俩都是历史爱好者,“扶苏在历史上是温润如玉的公子形象,我们希望孩子能成长为有内涵、有修养的人。” 她透露,曾考虑过 “子衿”“清扬” 等名字,最终还是觉得 “扶苏” 更显大气稳重。
知潼的爸爸张先生则表示,取名时特意避开了近年来的 “爆款用字”:“查过数据,仅 2024 年出生的男孩中‘宇辰’‘泽宇’重名率就超过 15%,我们不想孩子从小就被‘大众名’标签化。‘知潼’既有文化感又不生僻,体检时医生念一遍就记住了。”
专家:文化取名成趋势,需平衡美感与实用性
针对这一现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专家陈教授分析:“近年来家长取名从‘简单直白’向‘文化内涵’转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回归。‘扶苏’‘知潼’这类名字兼具音韵美和意境美,符合大众对文化审美的追求。”
同时他也提醒,取名需兼顾实用性:“避免使用生僻字导致户籍登记、证件办理困难,也要考虑名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接受度。像‘扶苏’虽有历史渊源,但读音简单、字形清晰,就是很好的平衡案例。”
据实验小学初步统计,今年一年级 286 名新生中,包含 “诗”“书”“礼”“乐” 等文化元素的名字占比达 32%,较 2020 年提升近 20 个百分点。校长李明表示,将结合新生名字特点,在开学第一课中设计 “名字里的文化故事” 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汉字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