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日(8 月 7 日)13 时 52 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 立秋,这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然而,气象意义上的入秋尚未到来,全国多地仍沉浸在炎炎暑热之中。
虽然立秋意味着季节转换,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在北方地区,气温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早晚凉意渐显,秋风送爽的感觉初步呈现。但在南方,特别是华南、江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暑热依旧难耐,“秋已立,暑难消” 成为当下天气的真实写照。像是浙江,由于副热带高压加强,各地气温基本稳居在高温线之上,衢州、丽水等地部分时段气温甚至可达 40℃ - 41℃。上海昨天在西南风影响下,徐家汇最高温度攀上 36.3℃,并且此次高温过程将延续至周六,最高气温维持在 37℃附近,夜温也有 30℃ 。而厦门今日也是暑气更盛,城区最高气温 33℃左右,明后天预计城区最高气温达 34℃,部分镇街会出现 35℃以上的高温天气 。
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在民间还有诸多传统习俗。“咬秋” 便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吃西瓜、香瓜等应季瓜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在一些农村地区,还会有 “晒秋” 的习俗,农民们将收获的红辣椒、玉米、豆角等农作物晾晒在庭院、屋顶等地,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此时,农业生产也进入关键阶段,万物由繁茂生长趋向成熟结果,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忙农事,为秋季丰收打下基础。
从养生角度来看,立秋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公众在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虽然有秋后进补的说法,但此时并不适合大补,饮食上仍应以清淡、滋阴润肺为主,可适当多吃一些如百合、银耳、秋梨等食物。
立秋已至,虽暑热未散,但季节交替的脚步已悄然迈开,让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一起期待秋日的凉爽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