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期,AI 眼镜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成为科技领域的一大焦点。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AI 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新宠,正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积极布局。
从市场数据来看,增长趋势十分显著。国际数据公司 IDC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 49.4 万台,同比增长 116.1% 。据 IDC 预测,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 290.7 万台,同比增长 121.1% 。另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2025 年全球 AI 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 570 万台,同比增长高达 110%。电商平台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 10 倍,入驻品牌数量较去年增长超 3 倍 。
AI 眼镜市场爆发的背后,是技术与需求的双重驱动。在技术层面,AI 大模型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融合,彻底革新了智能眼镜的交互逻辑。早期如 Google Glass 等产品,因功能单一、交互不便而发展遇阻,如今 GPT-4o、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实现端侧部署,赋予 AI 眼镜实时翻译、场景识别、健康监测等智能功能 。同时,硬件技术也取得突破,MicroLED 显示与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解决了彩虹纹问题,轻量化设计让佩戴体验更接近普通墨镜 。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智能设备的期望已从单纯功能叠加,转变为对场景的重构。传统手机受屏幕尺寸和交互方式限制,难以满足多任务需求,而 AI 眼镜通过虚实融合显示与无感交互,解放双手,提供沉浸式体验,逐渐从单一拍摄工具向多功能智能终端转变 。当前市场上的 AI 眼镜,不仅具备高清拍摄、语音助手等基础功能,还借助 AR 技术拓展了应用边界。
在产品发布方面,今年以来 AI 眼镜新品不断。7 月 22 日,AR 眼镜链主企业 XREAL 在京东、天猫平台开启旗舰 AR 眼镜 XREAL One Pro 预售,该产品搭载全球首创光学引擎与 X1 空间计算芯片 。6 月 26 日,小米发布新款 AI 眼镜,可沉浸式拍照、录视频,支持第三方 App 视频通话、直播,还能与小米汽车、智能家居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人车家场景闭环 。此外,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支付宝上线全球首个智能眼镜支付方案,其研制的 Rokid Glasses 智能眼镜内置 “看一下支付” 功能,便捷用户支付 。
各大厂商纷纷加大在 AI 眼镜领域的布局力度。消费电子巨头、互联网平台以及传统眼镜厂商跨界合作,加速行业成熟。我国三大运营商也积极入局,中国电信推出搭载星辰大模型的 AI 眼镜,支持视障人士导航和健康监测;中国移动通过九天大模型 API 赋能语音交互,推动教育、工业等场景应用;中国联通采用 eSIM 技术,实现眼镜独立通信 。Meta 斥资 30 亿欧元收购雷朋眼镜母公司 EssilorLuxottica 约 3% 股权,加码 AI 智能眼镜业务 。同时,有消息称阿里 AI 智能眼镜方案已定,预计年底发布;字节跳动也计划推出自家 AI 智能眼镜,并已与供应链厂商沟通 。
面对 AI 眼镜市场的爆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迎来发展机遇。上游的硬件结构供应商,如光学模组、显示模组厂商;中游的软件、系统及 AI 大模型厂商;下游的销售与售后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近一个月内,已有 21 家 AI 眼镜概念股接受机构投资者密集调研,深交所互动易等平台上关于 “AI 眼镜” 的提问量超 200 条 。多家上市企业披露了在 AI 眼镜领域的最新进展,星宸科技表示与各类 AI 眼镜厂商合作推进中;天键电声称部分客户 AI 眼镜产品已出货,下半年订单量将明显增长;海信视像则与 XREAL 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将联合发布 AR 高端观影产品 。
尽管 AI 眼镜市场发展迅猛,但要实现长远普及,仍面临一些挑战。深圳市湾众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邱思甥指出,需突破续航、交互与生态三大瓶颈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建议,AI 眼镜产业链上市公司可从开发高效电池及节能芯片、优化交互设计、拓展生态以及挖掘垂直领域需求等方面发力 。
总体而言,AI 眼镜市场已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持续创新以及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AI 眼镜有望在未来重塑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终端设备。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现存挑战,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