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 月 26 日晚,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 CEO 雷军宣布一项重要决定:小米 SU7 及小米 SU7 Ultra 锁单但未交付的用户,在 6 月 26 日 22 点至 6 月 29 日 24 点期间,可限时改配为小米 YU7。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当日发布会上,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正式亮相。小米 YU7 共推出三个版本,其中标准版售价 25.35 万元,Pro 版售价 27.99 万元,Max 版售价 32.99 万元。新车预计 8 月开启首批交付,将与特斯拉 Model Y、极氪 7X、小鹏 G7、问界 M7 等同级别车型展开竞争。
雷军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车辆安全,称 “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一切”,疑似回应此前的 SU7 事故。在辅助驾驶领域,小米第一期总投资达 57.9 亿元,专属团队规模超 1800 人,测试车辆超 400 台。同时,小米 XLA 大模型预计今年下半年迎来升级。
小米 YU7 亮点颇多,全系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其中标准版续航里程可达 835km(单电机后驱),Max 版零百加速仅需 3.23 秒。并且,该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英伟达 Thor 芯片(算力达 700TOPS),支持高速 NOA 以及城市端到端辅助驾驶。发布会上,雷军还将小米 YU7 与特斯拉 Model Y 进行了全面对比,突出小米 YU7 的高性能优势。
然而,目前小米汽车产能方面存在一定压力。一年前上市的小米 SU7 至今仍面临较大交付压力,据潮新闻记者查询小米汽车 APP 发现,SU7 标准版锁单后最快需要 38 - 41 周交付,等待时长约 8 - 10 个月;SU7 Pro 的提车周期更是长达 49 - 52 周,最长需等待一年。相比之下,小米 YU7 的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 Model Y 提车周期仅为 2 - 5 周,且享有 5 年 0 息等金融权益,同级竞争车型的交付周期大多在 1 个月以内。
此次针对未交付 SU7 用户推出限时改配为 YU7 的政策,一方面体现了小米对消费者需求的关注,给予用户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从产能角度看,由于两款车基于相同平台开发,部分零部件通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产能的调配。但面对小米 YU7 发布后订单的火爆情况(发布 3 分钟大定超 20 万,1 小时大定 29 万辆),后续产能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