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 “台风空窗期” 后,天气格局即将迎来显著变化。6 月 9 日,气象部门传来消息,今年第 1 号台风生成在即,其动态引发广泛关注。
从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来看,南海热带扰动将于 6 月 11 日前后加强为今年第 1 号台风 “蝴蝶”。随后,它将转向偏北方向移动,逐渐朝着广东中部至海南岛南部一带沿海靠近,预计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级到台风级。中国天气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指出,目前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辐合带上对流活跃,南海上已有热带扰动发展,未来形成今年 1 号台风的可能性较大,且大概率会在本周末登陆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回顾历史数据,历年 1 号台风平均生成日期为 3 月 25 日,今年台风生成时间明显偏晚。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向纯怡解释,今年 5 月以来,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其控制范围内的下沉气流像一个巨大的 “罩子”,抑制了台风生成所需的热带对流发展。此外,今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北移缓慢,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较常年偏晚,导致台风生成所需的低层辐合条件较差,这一系列因素致使台风生成时间滞后。
尽管台风生成较晚,但它的到来仍需各方高度重视。此次台风预计在近海生成,属于南海 “土台风”。由于垂直风切变较大,且海温条件一般,预计登陆时强度不会过于强劲。不过,其带来的降雨影响不容小觑。预计从 12 日开始,海南、广东等地将陆续迎来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强降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
海南省气象部门已发布提醒,南海热带低压在南海中东部海面生成后,将逐渐靠近海南岛东部至广东西部一带近海,海上作业平台及过往船只需做好避风准备。同时,相关地区居民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储备应急物资、检查门窗安全、清理排水管道等。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需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台风动态和防范信息,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确保在台风来临之际能够迅速响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台风路径和强度的进一步明确,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将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