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跟踪网,欢迎您!
健康频道

全球哮喘患者或将突破 4 亿人,防治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5-05-07 08:43:13    来源:焦点跟踪
  

  本网讯   5 月 6 日,第 27 个世界哮喘日如期而至,今年哮喘日特别强调 “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凸显吸入治疗在哮喘管理中的重要性,呼吁推动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和普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哮喘患者已超 3.58 亿人,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突破 4 亿大关。而在中国,哮喘患者数量也不容小觑,超 4500 万人深受其扰,其中儿童患者就达 1500 万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因过敏导致的哮喘儿童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哮喘,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给无数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沉重负担。

  哮喘,并非普通的肺部疾病,而是一种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对多种刺激反应性增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气道阻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气道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壁细胞浸润(特别是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上皮损伤及脱屑等。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绀,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危及生命。长期反复发作和继发感染,还可能引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

  哮喘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个体患哮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环境因素也不容小觑,变应原便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如尘螨、宠物毛发皮屑、霉菌等,室外变应原则包括花粉、柳絮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而言,接触这些变应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化学物质,进而引发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另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也是哮喘发作的常见导火索,像流感病毒、鼻病毒感染,都可能导致哮喘患者病情加重。此外,大气污染、吸烟、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外界因素,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面对哮喘患者数量的急剧增长,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在治疗方面,规范用药是控制哮喘的核心。支气管扩张剂配合吸入激素,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吸入治疗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气道,无需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再到达肺部,既快速缓解症状,又因局部用药剂量小,减少了对全身的不良影响。然而,现实中许多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存在误解,因惧怕激素副作用而抗拒用药,导致病情难以控制。实际上,在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它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防止肺功能出现不可逆损伤。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对于重度哮喘患者,若中高剂量吸入激素规律治疗三个月及以上仍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生物靶治疗或许能带来新的希望。

  在预防环节,规避诱因至关重要。对于过敏引发的哮喘,患者要尽量远离过敏原。在室内,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控制室内湿度,防止霉菌滋生,同时严禁吸烟,减少烟雾刺激。在室外,雾霾天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口罩;花粉季节开车要关闭车窗,回家后及时冲洗鼻腔。此外,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像游泳、快走、瑜伽等运动,能改善肺活量,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干燥环境下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运动性哮喘。提高免疫力也不容忽视,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呼吸道感染,这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之一;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 D,减少高糖加工食品摄入,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心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可能诱发哮喘,患者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辅助哮喘控制。

  尽管哮喘防治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哮喘整体诊断率偏低,不足 30%,轻中度或不典型患者极易漏诊,导致病情延误。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坚持规范治疗,随意停药、减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应对这些挑战,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哮喘的认知水平尤为重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科普讲座、线上科普文章、公益广告等,向大众普及哮喘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培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规范治疗。

  全球哮喘患者数量的增长趋势严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科普宣传与医疗服务,就有望遏制哮喘的蔓延,让更多患者得到规范治疗,改善生活质量,重新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