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 月 26 日,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发布了关于中心城区 2025 年第一季度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的提示,一组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当下重庆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也敲响了运力过剩的警钟。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全市网约车行业的 “队伍” 不断壮大。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已达 101 家,其中 83 家已正式运营,众多平台的涌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车辆与人员方面,全市取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达到 13.1 万辆,中心城区就占据了 11.8 万辆;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的驾驶员总数为 28 万名,中心城区的驾驶员数量也高达 22.3 万名。如此庞大的车辆与人员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约车行业曾备受青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与从业者纷纷入局。
从运营数据来看,2025 年一季度,中心城区网约车日均出勤接单车辆约为 4.39 万辆,日均总订单量达到 58.7 万单,单车日均接单约 13.4 单。进一步深入分析,一季度内每月都有接单记录的网约车大约为 7.2 万辆,占中心城区网约车总数的约 61%。但以当前的订单量规模,难以支撑中心城区全部 11.8 万辆网约车参与运营服务,这意味着大量的网约车处于闲置状态,车辆运力远超实际需求。
这种运力过剩的现象,对网约车从业者而言,带来了诸多挑战。接单量的不稳定与不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不少网约车司机反映,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跑车,却难以接到足够的订单,收入微薄。以单车日均接单 13.4 单计算,在扣除平台抽成等费用后,司机实际到手的收入所剩不多。而且,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吸引乘客,采取低价策略,进一步压缩了司机的利润空间。一些司机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长时间的疲劳驾驶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运力过剩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平台之间大打 “价格战”,不断降低乘客的出行费用,同时提高对司机的抽成比例,这导致平台与司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部分司机对平台的高抽成表示不满,甚至出现了司机集体抵制平台的情况。此外,大量闲置车辆的存在,也增加了平台的管理成本,如何合理调配车辆资源,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成为平台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网约车运力过剩的现状,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及时发出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和从业者 “投资需谨慎、入行应三思、从业须遵规”。建议从业者在做出相关决定前仔细审阅合同或协议条款,避免因盲目进入而遭受经济损失,并强调必须依法经营、安全驾驶以及文明服务。从长远来看,为缓解运力过剩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宏观调控,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网约车的投放数量。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应加强自身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优化车辆调度,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同时,鼓励平台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如开展定制化出行服务等,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提升平台的竞争力。
重庆网约车从业人员数据的公布,为我们清晰呈现了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在运力过剩的大背景下,只有政府部门、网约车平台以及从业者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对文章中关于重庆网约车运力过剩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探讨是否认可?要是你希望我补充更多从业者的实际案例,或者深入分析某一应对策略的可行性,都能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