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 月 22 日,教育部公布了 2024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令人瞩目的是,本科专业目录中增列了 29 种新专业,这一举措犹如在教育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与此同时,全国高校还新增了 1839 个专业点,调整了 157 个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停招 2220 个专业点,撤销 1428 个专业点,如此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优化,彰显了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决心与力度。
此次更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25 年)》,涵盖了 93 个专业类、845 种专业,较以往更加丰富多元。新增的 29 种专业,紧密贴合时代发展需求,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从服务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的增设,为国家在国际关系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海洋资源开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等关键领域储备专业人才。以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我国积极推进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该专业聚焦于培养具备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助力我国在能源转型、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向科技发展前沿,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应运而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智能分子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分子设计与合成,推动新材料研发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在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智力支持。而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的设立,则旨在填补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维护等方面的人才缺口,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也被纳入本科专业目录。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国际邮轮旅游市场日益壮大,国际邮轮管理专业的设立,将为这一行业培养具备邮轮运营管理、旅游服务营销等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邮轮旅游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航空运动专业的出现,则是顺应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满足了社会对航空运动教练、赛事组织管理、飞行器维护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的增设成为本次专业调整的一大亮点。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北京师范大学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既懂教育教学理论,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如智能教学系统开发、个性化学习方案制定等,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中央戏剧学院设立的数字戏剧专业,围绕数字时代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等前沿科学技术在戏剧艺术领域的应用,培养文化科技和戏剧影视深融相通的文理兼备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让古老的戏剧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教育部首次建立的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更是为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开辟了 “绿色通道”。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随后国家发改委新设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为满足这一战略决策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6 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该专业聚焦低空飞行器和控制运行保障领域,围绕智能、绿色、互联等方向设置核心课程,为我国低空产业培养 “总师型” 人才,有力推动了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本科专业的调整优化,对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对于高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需要根据新的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新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时,高校需要引进具备人工智能技术背景的教师,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来说,新增专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专业选择,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兴趣与未来职业规划,选择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专业调整优化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科增列 29 种新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在未来,随着这些新专业的发展与完善,必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助力我国在各个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