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的光芒引领着人类不断前行。2025 年 4 月 5 日,备受瞩目的 “科学突破奖” 在美国洛杉矶盛大揭晓,为全球科学界带来了一场荣耀与梦想交织的盛宴。这一被誉为 “科学界奥斯卡” 的奖项,以其高额的奖金和崇高的荣誉,再度聚焦了全世界对顶尖科研成果的目光。
本年度 “科学突破奖” 共设立了 3 个 “生命科学突破奖”、2 个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和 1 个 “数学突破奖”,每个奖项奖金高达 300 万美元。如此丰厚的奖励,不仅是对科学家们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大力弘扬。
在生命科学领域,美籍华裔科学家刘如谦脱颖而出,斩获一个 “生命科学突破奖”。刘如谦宛如一位基因世界的 “工匠”,开发出两项极为强大且应用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大家都知道,遗传疾病往往源于 DNA 突变,就像一本珍贵的书籍出现了错误的字符,而刘如谦的技术就如同神奇的橡皮擦和修正笔,能够精准地纠正这些错误,并且副作用极小。他的贡献为无数深受遗传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让基因治疗领域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另外两个 “生命科学突破奖” 同样实至名归。加拿大内分泌学家丹尼尔・J・德鲁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乔尔・哈贝纳等 5 人,凭借对代谢疾病病理和药物的深入研发,为全球众多深受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们从基础的激素发现开始,逐步深入到生理机制的理解,再到药物的成功开发,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以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 GLP - 1 类药物为例,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启了这类药物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时代,让数以亿计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美国神经学家斯蒂芬・L・豪泽和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阿尔伯托・阿斯凯里奥则在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系统如同失控的军队,攻击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蛋白。豪泽推翻了以往关于该病机制的科学共识,精准地识别出免疫系统中的 B 细胞才是损伤神经细胞的 “罪魁祸首”,并积极推动了 B 细胞耗竭疗法的发展和测试,彻底革新了现代治疗方案。阿斯凯里奥通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流行病学分析,发现了患上多发性硬化症的必要条件 —— 感染爱泼斯坦 - 巴尔病毒(EBV),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甚至有望通过研发 EBV 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基础物理学领域,“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被授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 4 个合作实验项目。这就像是一场全球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宏大冒险,来自 70 多个国家的数千名研究人员在 ATLAS、CMS、ALICE 和 LHCb 实验项目中携手合作。他们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一 “科学神器”,探索物质在极短距离内的奥秘,试图揭开宇宙最基本粒子的神秘面纱,为人类理解宇宙的本质提供了关键线索。
而在数学领域,美国数学家丹尼斯・盖茨戈里凭借在几何朗兰兹猜想证明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荣获 “数学突破奖”。几何朗兰兹猜想宛如数学领域一座高耸的山峰,连接着多个不同的数学分支。盖茨戈里的工作就如同在这座山峰上开辟出了一条关键的道路,让数学家们能够在不同的数学天地中自由穿梭,极大地推动了数学领域的发展。
“科学突破奖” 自 2012 年创立以来,每年都会如期举行。它不仅是对科学家个人成就的高度赞誉,更是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这些获奖者们犹如科学海洋中的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勇敢地追寻真理,无畏地探索未知。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永无止境,每一个新的突破都可能开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