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跟踪网,欢迎您!
财经频道

铜价为何压着黄金涨

发布时间:2025-03-10 16:53:12    来源:焦点跟踪
  

  本网讯   在金融市场的复杂版图中,商品价格的波动时刻牵动着投资者与行业参与者的心弦。近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铜价走势强劲,涨幅显著超过黄金,这种背离传统认知的价格表现,背后蕴含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行业及市场因素。

  从基础供需层面剖析,铜的需求正处于全面扩张的态势。在传统领域,电力行业作为铜的最大下游用户,对铜的消耗堪称巨大。以国内数据为例,2022 年电力耗铜占铜总消耗量的比重高达 48%。全球范围内,各核心经济体都在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的更新与改造工程。美国能源部启动 GRIP 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入 105 亿美元助力电网转型;欧盟开展 “欧洲电网行动”,规划到 2030 年前新增 5840 亿欧元投资;英国国家电网宣布未来五个财年投资 600 亿英镑用于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投资额较上一个五年近乎翻倍;中国同样积极布局,2023 年国家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达 5275 亿元,同比增长 5.3%,2024 年前三季度完成额更是高达 398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1.1% 。传统用铜大户需求的持续扩张,已然为铜价上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如同一股汹涌浪潮,进一步推高了铜的需求。在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单位装机耗铜量是传统能源发电的 2 - 5 倍。据甬兴证券估算,光伏领域 2023 - 2026 年耗铜量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预计为 14.81%,风电领域 2023 - 2030 年耗铜量 CAGR 预计为 15.46%。新能源汽车方面,一台传统燃油车的用铜量约为 23Kg / 辆,而插混新能源车用铜量达 60kg / 辆,纯电动车更是超过 80kg / 辆,用铜增量空间达到 3 - 4 倍。2023 年,全球新能源用铜量达 298 万吨,2018 - 2023 年这五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 25%,新能源用铜占比从 3% 迅速攀升至 11%。根据紫金矿业与 CRU 的预测,到 2030 年新能源用铜占比还将继续提升至 25% 。当下蓬勃发展的 AI 产业,也成为铜的巨大需求源。以英伟达为例,其超级 AI 芯片 GB200 开启了 “高速铜连接” 新篇章,GB200 NVL72 服务器使用约 5000 根铜缆(共 2 英里)用于交换机和 GPU 之间的连接。国金证券测算,单台 GB200 NVL72 铜总消耗量约为 1.36 吨,预计到 2026 年仅 GB200 NVL72 出货量对应的铜量可能就会超过 10 万吨。即便 DeepSeek 的出现曾引发市场对算力需求下降的短暂预期,但长远来看,单位算力成本降低将推动 AI 大规模、高速度普及,进而带动算力需求增长,AI 用铜量大概率不降反升 。

  反观供给端,铜矿产量增速却不尽人意。2024 年全球主要的 16 家铜矿生产商合计产铜约 1354 万吨,据此推测当年全球铜矿产量约为 2275 万吨,相比 2023 年仅增长 1.6%,这一增速远低于 2013 - 2017 年铜矿扩张期的年均增速(5%) 。全球铜矿端上一轮集中投资主要在 2011 - 2013 年,此后由于铜价下滑,矿山资本开支整体萎缩。并且,铜矿开采成本持续上升,2023 年铜矿平均 C1 成本(涵盖开采、处理及运输到港口后的所有费用)达到 4592 美元 / 吨,相较于 2020 年大幅上升 42% 。资本开支下降与成本中枢抬高双重因素叠加,严重压缩了铜矿放量的规模与速度。不仅如此,全球铜矿供给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此前,南美一直是全球铜矿的主要供应地,但如今主要增长点正逐渐向非洲等地转移。2023 年,全球矿山铜产量增量约为 3.6%,而南美产铜大国智利矿山铜产量增速却为 - 1.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洲刚果矿山铜在 2021 - 2023 年的产量增速分别高达 34.2%、25.6%、20.4% 。尽管智利目前仍是全球最大铜生产国,但过去十年其在全球铜市场中的份额已从 30% 下降至 24% 。非洲基建水平较低,导致新增供给的建设期和爬产期被拉长,加上当地政治社会环境不稳定,存在发展安全问题与断供风险,例如 2021 年鹏欣资源在刚果(金)的希图鲁铜矿被强行占有,2024 年 7 月刚果(金)伊图里省某矿区遭武装攻击,2025 年 2 月刚果(金)东部地区局势紧张升级,反政府武装攻占矿产重镇等事件,都给铜的供给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需求快速扩张而供给受限的情况下,铜价上涨动力强劲。

  相比之下,黄金的供需结构与铜有着明显差异。黄金的工业需求相对有限,其价格更多受投资和避险需求驱动。当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时,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与实体经济关联紧密、盈利预期更高的铜市场,而非以避险保值为主的黄金市场,这使得黄金价格上涨幅度受限。

  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会引发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这对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具有提振作用,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受益明显。而黄金虽然是传统的抗通胀资产,但在经济复苏阶段,其抗通胀属性的发挥空间相对有限,价格上涨幅度难以与铜相媲美。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心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时,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铜的投资热情会被极大激发,推动铜价持续上扬。而黄金在这种乐观氛围下,其避险属性相对弱化,投资者对其关注度和资金投入减少,价格上涨步伐滞后 。

  此外,政策因素也为铜价上涨增添助力。美国当地时间 2 月 25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对铜启动 “232 调查”,这一举措极有可能引发对铜征收进口关税,进而对铜价形成进一步支撑与刺激 。

  综合上述多方面因素,供需结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市场情绪以及政策干预等共同作用,使得铜价在近期走势中压过黄金上涨。这种价格表现既反映了当下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的趋势,也为投资者与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市场信号与投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与产业格局的持续演变,铜价与黄金价格的走势仍将受到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